-
友情链接:
Powered by iphone游戏官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关于中国船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那则“直径14米的潜艇耐压壳”招标信息,很快就在国内军迷圈中引发了关注和热议。原因很简单,直径14米这一指标,已是当之无愧的“全球第一”,基本会且只会由潜艇中体量最大的战略核潜艇使用。这意味着下一代国产战略核潜艇096型,将具备不俗的尺寸和吨位,且极有可能得益于直径高达14米的耐压壳,而让容纳“巨浪-3”潜射洲际导弹的舱段,较好地实现同艇体其他部位的融合和过渡。
高耸的龟背
说白了就是,在国产第一代战略核潜艇092型和第二代战略核潜艇094型的身上,均显得颇为高耸突兀的龟背,将有望在096型核潜艇这里平缓得多,甚至不排除096型艇会取消龟背,这无疑会是一件好事。一方面,龟背会带来水下航行阻力,不利于潜艇实现高速潜航和做出某些水下机动。另一方面,与海水摩擦的龟背,还会在潜航期间带来一定的噪音,对潜艇的隐蔽性带来不利影响。
龟背会带来额外的水下航行阻力和噪音
目前看来,国内已在无轴泵推、消声瓦、水声吸声材料和发动机减震等方面,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。若想进一步为战略核潜艇实现降噪,那自然就要着手解决高耸的龟背这一问题。只不过,当中国船舶招标直径14米的潜艇耐压壳一事出现后,部分国内军迷的说法却显示出了一个小小的误区,那就是“潜艇的水下噪音越小越好,最好能达到0噪音的水平,进而实现彻底的水下隐身”。
海洋存在自然噪音
那么,这种观点错在了哪里呢?答案很简单,那就是忽视了天然存在的海洋自然噪音。根据海水流速、水温、盐度和海底地形的不同,全球各大海域的水下自然噪音水平,基本在50~100分贝的范围内,大多数情况下为80~90分贝左右。不仅如此,一些海洋生物也会在活动过程中发出声音,这亦可被视为是一种自然噪音。
水下潜航中的潜艇
通常来说,潜艇在水下航行过程中的“理想隐蔽水平”,应该是让自身发出的噪音略低于海洋自然噪音,抑或是基本与海洋自然噪音相同。这样即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“隐木于森”的效果,让敌方声呐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现自己。那么,倘若降噪幅度过大,如达到0噪音水平,甚至是通过对水声吸声材料的大量运用,让潜艇能主动降低一定范围内的噪音,则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呢?答案是反而容易暴露自己。
过分安静的潜艇反而显得很突兀
毕竟,水下到处都是自然噪音,偏偏有那么一个地方异常安静,那必然说明这并非是自然环境所致,而是人为的结果。实施搜潜和攻潜的对手,自然不会忽视这一点,而是会很快反应过来:原来我要找的潜艇就藏在这附近。这就是为什么说,对于潜艇而言,过分安静并不是什么好事,其反倒可能给自己惹来麻烦和杀机。
过分安静的潜艇反而显得很突兀
基本可以肯定的是,无论是中国下一代攻击型核潜艇095型,还是下一代战略核潜艇096型,势必都会在降噪水平方面,比现有的093型攻击型核潜艇和094型战略核潜艇更为优越,从而带来更好的水下隐蔽性和更高的战场生存力。但对于一些军迷所说的“水下噪音越低越好”,这无疑是个错误的认识,想必人民海军和国内造舰业也不会去犯这个错。
Powered by iphone游戏官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